各教学单位:
根据《关于制定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》(校发〔2025〕18号)文件精神,结合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要求,现决定开展2025版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全面制(修)订工作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一、指导思想
紧密围绕学校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”的办学定位,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根据各专业2025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,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政治素养高、基础知识厚、敬业精神强、实践能力强、创新创业意识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二、修订范围
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,包括理论课程、实践类课程(包括独立开设实验、课程设计、实习实训、工程训练、军事理论(军训)、毕业设计(论文)等),均须制(修)订符合规定的教学大纲,无教学大纲的课程不能开课。其中非独立设置的课内实验纳入理论课程教学大纲,不再单独编写。
三、修订原则
(一)坚持立德树人,强化课程思政价值引领
全面贯彻落实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》要求,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构建“三全育人”格局,将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。深度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、系统优化课程教学设计;建立课程知识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映射体系,实现从专业教学到价值引领的升华,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鼓励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,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。
(二)对标专业认证,聚焦目标导向
教学大纲要对标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》和相关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,凸显“学生中心”、“成果导向“、“持续改进”的理念。教学大纲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,以支撑毕业要求达成为牵引,反向设计课程目标,要能体现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,便于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。各专业应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、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载体,课程教学团队应细化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度;课程内容、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支持课程目标实现;课程考核方式能够反映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。
(三)重构课程内容,突出课程先进性和艺术性
课程内容要紧跟学科前沿,方法融入数字技术,目标聚焦核心素养。通过“感染力”“体验感”“思维引导”,体现教学语言的美感、活动设计的创意和课堂氛围的温度,打破“知识单向传递”的传统框架,将“前沿性”“互动性”“审美性” 融入课程设计的全过程,实现“认知深度”与“学习体验”的双重提升。“先进性”成为学生触摸世界的“望远镜”(看到前沿),让“艺术性”成为学生深入思考的“放大镜”(感受温度)。
(四)强化AI赋能,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
深度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,着力打造智能化教学新生态。课程内容设计注重广度与深度并重,突出前沿性与时代性特征,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与专业融合课程方面,通过将AI核心技术方法与专业领域知识体系深度耦合,构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课程内容架构,确保学生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,具备运用AI技术解决本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。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,充分整合人工智能(AI)、大数据分析、虚拟现实(VR/AR)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构建包含智能辅助学习系统、多元化教学工具和智能化评估体系在内的立体化教学支持环境,全面彰显线上线下教学的叠加优势。
(五)以能力为导向,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
课程考核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,构建智慧化多元评价体系。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,通过自建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或引进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,深入推进智慧课堂教学改革,建立涵盖课堂互动参与度、项目作业完成质量、阶段测试成绩、实践创新成果等多维度的动态化、过程性评价机制,实现从“知识记忆”到“能力全景”转变。重点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,强化对知识迁移应用能力、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,通过研讨式、案例式、项目式等多元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。
四、具体要求
(一)独立开设的实验实践课应单独编制教学大纲,非独立开设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合并编制。
(二)针对同一门课程,不同专业有不同学习要求的,不同课程编码均要编写对应的课程大纲。课程名称、课程编码、性质、学分、学时、适用专业、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等信息,必须与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一致。
(三)使用大纲最新模板(附件 1-4)进行课程大纲的制(修)订,专业认证需要更改模板内容的,应在涵盖模板内容的基础上增设或调整,原则上应包含如:要结合章节内容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;对于人工智能与专业融合课,要在“教学内容与要求”处明确标注人工智能与专业核心知识的融合点,具体说明哪些内容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专业问题或提升专业能力(如算法应用、智能分析、自动化工具等);确定课程目标,明确毕业要求、课程目标、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对应关系等。相关课程之间要避免授课内容交叉重叠,虚增学时。
(四)教育部有统一教学大纲的课程,课程组应在学校提供的大纲模板基础上,根据统一教学大纲内容制定、修订课程教学大纲。凡“马工程”教材相关课程,把“马工程”教材作为该课程统一使用的教材,依托“马工程”教材编写教学大纲。
(五)严格明确课程归口问题。对于跨教学单位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或专业教育课程,专业所在学院应主动与课程归口学院(部)联系确定相关课程的课程代码、教学要求及教学大纲的编制事宜等,课程归口学院(部)负责制定相关课程教学大纲,并在编写定稿后把教学大纲的电子文档提供给相关学院(由教学秘书对接),以便按专业汇编课程教学大纲。
(六)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教学大纲由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相关学院(部)按照理工类、农科类、文科类、师范类分类制定,以满足专业认证的需求,教务处负责汇编。
(七)实施专业、学院、学校三级管理制度,确保教学大纲的科学性、合规性与可操作性。课程大纲由课程组负责编写,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组织审核;学院教学工作分委员会论证审查;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审定。各教学单位应高度重视,严格把关,全面负责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订工作。
五、工作安排
(一)2025年 8 月 23日,教学大纲制定、修订工作启动,各教学单位部署工作。
(二)2025年 9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,各教学单位组织教师研讨、开展大纲制定和修订、审核工作。
(三)2025年 10 月 1 日至 11月 30日,各专业所在学院将专业所有课程教学大纲收齐进行审定,并将最终课程教学大纲分专业课程分模块汇编成册(附件 5)的 PDF 版(加目录、页码)发送至教研科邮箱:jyk@ahstu.edu.cn,经教务处审查通过后可装订成册。
附件:1.爱体育手机官方网站_爱体育(中国)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板
2.爱体育手机官方网站_爱体育(中国)实验课程(独立开设)教学大纲模板
3.爱体育手机官方网站_爱体育(中国)实践课程(含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)教学大纲模板
4.爱体育手机官方网站_爱体育(中国)毕业论文(设计)教学大纲模板
5.2025版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封面模板
教务处
2025年8月23日